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协同发展,3月27日股票配资程序,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学技术交流大会在广州举行。
本次大会的主题为“湾区融合,智建未来”,活动由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联盟、广东建工控股所属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主办。现场,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绿色低碳、韧性城市、新型城市基础设施等作主题报告。
科技赋能打造大湾区建筑创新策源高地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级巡视员陈新在致辞中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引擎之一,要突破标准壁垒,推动湾区协同发展。同时,突破技术藩篱,深化科技融合应用;突破产业孤岛,推动粤港澳三地创新协同,为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
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清淦在致辞中强调,要以标准协同为牵引,构建湾区科技引领新范式。同时,以科技赋能为内核,打造湾区创新策源新高地,还要以产业协同为纽带,构筑湾区融合发展新格局。
广东建工控股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育民在致辞中提出,希望联盟聚焦科技创新,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,打造湾区科技新高地。同时,强化标准引领、深化人才培育等,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
会上,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项目策略及管控处处长罗国权、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行政总监(署任)周穗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筑科技联盟理事长,广东建科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陈少祥也发表致辞。
院士专家分享行业前沿研究
现场,多位院士专家围绕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热点话题进行分享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,湖南大学振动与冲击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政清,作“总结经验,推动减隔震技术高质量发展”专题报告。在建筑科技智能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建筑业正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,他以“四川地震的启示”为例,系统阐释“电涡流阻尼技术”与“扭管阻尼技术”等技术的典型应用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,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吴硕贤,作“重视听觉关怀,改善人居声环境”专题报告。他阐述了声音与听觉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,并着重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平衡噪声控制,推动人居声环境健康发展。
中国工程院院士,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,分享“超大城市深层地下空间韧性评估与韧性提升研究进展”。他系统探讨了超大城市深层地下空间开发的韧性理论框架,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面临的核心挑战,提出构建从规划设计到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韧性保障体系,助力解决城市病问题。
现场,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荃,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部门主管苏康龙,澳门土木工程实验室董事会主席区秉光,香港智能建造研发中心副主任梁浩博等,分别做了专题分享。
当天,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建筑科技成果交流展,观摩建筑科技领域最新技术成果,感受建筑行业在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数字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。
南方+记者 张子俊
通讯员 黄若玲股票配资程序